果園機械或成下一個“風口”
發布時間:2018-11-17 15:30:15 作者:果哈哈
近年來,我國果農對果園機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,對行業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。但不得不承認,目前我國果業機械化發展整體比較緩慢,無機可用、有機難用的現象比較突出。隨著農機化事業的不斷推進,農機行業在果園機械領域的研發推廣力度逐漸加大,這給果園機械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。未來幾年,是中小企業進軍果園機械市場的重要時期,果園機械或將成為農機市場的“下一個風口”。
補果業中的“短板”。

我國果園機械化率為什么這么低?
“我國作為糧食大國,一直以來整個農機行業研發、生產和推廣的重點都放在小麥、玉米、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上,對果園機械領域的關注和投入少之又少。目前我國糧食作物機械化已取得一定進展,成績可喜。但果業作為重要的經濟支撐,機械化不應受到忽視,平衡二者機械化進度,使糧食、果業都能實現機械化,也是我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然要求。”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肖宏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。

果哈哈C2型乘坐履帶式果園噴霧機
果哈哈G7型自走式果園噴霧機

果哈哈3噸王牽引式果園噴霧機
“近年來,我們一些國家技術體系機械化崗位專家帶領其團隊,其實已經攻克了不少關鍵技術難題,研發了大量適用于果園生產的育苗、起苗、植保、挖坑、除草、修剪、收獲、運輸等環節的農機裝備,并在部分水果主產區開展實驗示范推廣,起到了提高作業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。但這些技術大都掌握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手中,如何將這些技術綜合利用并推廣好,才是下一步發展的關鍵。”肖宏儒表示。
真正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果園機械化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宜地機械研發將成為常規
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之所以如此低下,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整個農機行業研發、生產和推廣的重點都放在小麥、玉米、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上,對果園機械領域的關注和投入少之又少。另一方面,我國果蔬主要種植區在山地丘陵地帶。丘陵山區地塊小而分散,種植結構復雜、品種多,“先天不足”的自然條件嚴重制約了丘陵山區自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。
果園機械化更是如此。據了解,我國當前的果業生產中,挖坑栽種、開溝施肥、修剪整形、疏花疏果、除草套袋、采摘運輸等環節大都靠人工作業,并且勞動強度極大、作業效率極低。由于農藝與農機相脫節,現有的普通農機和少量果園機械也難以適用于大多數的果園。除此之外,平原地區的部分果園受農村土地分散經營模式的影響,難以形成大規模專業果園,地塊小、規模小的家庭零散種植也影響了果園機械化進程。
“在人工成本不斷攀升以及青壯勞動力日益短缺的雙重積壓之下,水果的利潤空間一降再降,面對這樣的趨勢,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,研發和推廣果園機械,提高果業生產機械化率,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。”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朱占江坦言。
近年來,國內果園栽植面積逐年增加,果品品質的提升和用工成本的增加,果園機械化作業成為迫切的需求。以果園作業平臺為例,因具有修枝、采摘、運輸等功能,是果園作業機械不可缺的重要環節,特別適用于大面積栽植,不僅提高了采摘效率,減輕了勞動強度,節省人工等,同時還提高了果實品質,增加了果農的經濟效益。但我國果園大多集中在丘陵山區,地勢起伏不平,果樹管理與果品采摘運輸等主要靠手工操作,這對果園作業平臺的通用性和實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“目前來看,短期內想要實現修剪或采收全面全程機械化似乎不太可能,機械輔助采收將成為常規技術。大型農機很難適應山區丘陵的果園,要研發適合山區丘陵的中小型機具,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和栽植模式,研發適合不同產區和不同品種的果園機械。像成本低廉、用于承載工人移動的果園作業平臺將成為修剪和采收的標配,更適合未來的果園種植模式。同時,加強農機與農技的有效結合,兩者互相協調、相互配合,才能真正實現果園作業機械化和現代化。”朱占江表示。
總結和探索不同地區適用農機的共性關鍵技術需求,需要依據農機與農藝協同、融合的原則,推廣適用于機械化作業的栽培模式,發展適度規?;a的果園面積,從而研發產業適用、性能先進、質量可靠、技術逐級提升、市場對路的機械裝備,這是一個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。
果園機械市場值得期待
隨著我國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科研投入,越來越多的科研項目、研發平臺、人才隊伍等投入到了果園機械化領域。果園機械成為聚集優勢資源、提升生產機械化技術裝備供給能力的“新焦點”。
縱觀國內果園機械行業,當前正處在一個“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”的狀態,以之前生產拖拉機、收割機的廠家轉型后生產果園機械的中小企業居多。但相信,隨著種植戶農藝的改變、果園農機技術的發展,果園機械行業在經歷一番洗牌、淘汰、整合與蛻變后,定會“柳暗花明”,前景可期。